焦点科技网 > 要闻 > 正文

共享出行成沃土谁能搭上95后的顺风车

来源: 中国青年报 2021-09-03 07:38:16  阅读:84746
共享出行成沃土谁能搭上95后的顺风车

原标题:共享出行成沃土 谁能搭上95后的顺风车

  《大学生出行方式调研暨大学生顺风出行研究报告》显示,除了更高的性价比,大学生对顺风车“一站式直达,不用排队”“相比高铁飞机,即时性更高”“个性化需求可以跟车主灵活协商”这三个特点的认知占比分别达42.64%、35.66%和29.46%。

  从发掘传播各类热门流行语到积极尝试各类新鲜事物,从广泛进行社交化行为到重度依赖科技与互联网产品……出生于1995年以后的95后年轻人,凭借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和强大的消费能力,成为了各大行业和领域关注的焦点人群。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20年统计显示,全球95后在2019年达到24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32%,成为数量最多的一代人。显然,95后的消费趋势和偏好,不仅会影响单一企业和品牌的发展情况,更是会深度左右着各个产业的前景方向和未来。

  “有人说,95后非常铺张浪费,兴致上来了就会盲目消费。我认为这一观点充满了偏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薛旭认为,“95后更关心的是‘体验’,追求更高的‘品价比’,他们总会尝试去挖掘最好的价值百科和服务。”

  他认为,95后更偏好社交性、常以精神消费为驱动的实体消费,更愿意为兴趣买单,更喜欢情感代入感强的产品,并影响他们父母的消费,有较高的生活费用,并且他们的偏好能显著影响家庭购买决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迅速进步,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学生也不例外。若干年前,大多数大学生出行基本都是公交、地铁、自行车,返乡时则是火车、大巴,打车和乘坐民航的频率并不高。

  近日,城市智行信息技术研究院、每经智库-新出行研究院联合嘀嗒出行,共同发布了国内首份《大学生出行方式调研暨大学生顺风出行研究报告》(以下简称《顺风出行报告》),从出行角度拨开偏见,揭开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新画像。从中,人们很容易发现出行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脉搏。

  “便捷、舒适”是王道

  “带着一袋子馒头和咸菜,背着一壶白开水,拿着从乡亲们手里筹来的学费,坐着绿皮火车摇摇晃晃地驶向心中的大学……”曾经多次在电影和电视剧中出现的情节桥段,如今几乎在现实生活中销声匿迹。

  近2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提升,更多家庭能够为子女读大学提供更好的经济支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消费升级。

  根据CBNData的数据显示,我国95后开销约占全国家庭总开支的13%,消费增速远超其他年龄层;QQ广告发布的《Z 世代消费力白皮书》则显示,Z 世代每月的可支配收入达3501元,且在19岁到23岁年龄段的在校95后,35%有多种收入来源。

  “可支配收入的提升,让大学生群体更加注重生活各方面的体验感。”薛旭认为,小到衣服、食品,大到出行、居住,95后不太愿意“将就”或“委屈自己”。

  《顺风出行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每月搭乘出租车/网约车1-10次的大学生占比分别为57.57%和60.16%,均为六成左右,由此可见四轮出行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度明显提升。

  同时,每月打出租车11-20次,21-30次的大学生占比之和11.75%,每月打网约车11-20次,21-30次的大学生占比之和为16.54%,并且这些数字还呈现出了不断增长的态势。

  “相较于较为拥挤、时间固定的公共交通工具而言,出租车与网约车更灵活方便,舒适性也更高。”华南理工大学大三学生任凡直言,“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觉得出租车与网约车可能会更安全些。”

  尽管Z时代大学生愈发注重便捷舒适体验,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对成本控制存在明显诉求。

  《顺风出行报告》调研的结果显示,当出行距离为50-100公里时,有48.41%的被访大学生接受50到100元的车费支出,而愿意承受100元以上车费的被访大学生仅占25.3%。显然,随着市内出行距离增加,大学生的价格敏感度开始提升。

  对于100km以上的长距离出行(主要是跨城),车费心理接受水平为50-100元以及100元以上大学生占比分别为17.93%和64.74%。“不难看出,大学生在跨城出行时,倾向在合理价格上升区间内,寻求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方式。”每经智库分析师分析说。

  在这种想要兼顾“舒适性”和“性价比”的情况下,顺风车出行成为了Z时代大学生的一个好选择。他告诉记者,顺风车是顺路分享空座的互助出行,车主顺路分摊油费,并不以营利为目的,因而较为经济实惠,契合大学生兼顾实惠、体验和效率的出行诉求。

  对这一话题,任凡的感受更为明显:“对于同一目的地而言,顺风车会较网约车便宜40%以上,体验感却相差不多,这笔余下来的费用还能用来旅行和学习,因此我更喜欢顺风车出行。”

  事实上,多数大学生认为顺风车不只是便宜。《顺风出行报告》显示,大学生对顺风车“一站式直达,不用排队”“相比高铁飞机,即时性更高”“个性化需求可以跟车主灵活协商”这三个功能特点的认知占比分别达42.64%、35.66%和29.46%。

  同时,大学生对顺风车“能遇到有趣车主或拼友,出行体验更愉快”和“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的认知占比分别达到39.92%和29.84%,这也非常契合“95后精神体验和情怀认同”这一突出特点。

  另一调研结果与之相印证,在对大学生进行“顺风车搭乘感受”的调研中,认同顺风车“绿色低碳的”大学生占比高达42.26%。“这表明,顺风车绿色环保属性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深入人心,也彰显了当代年轻人的环保责任意识日益增强。”每经智库分析师如是说。

  跨校区太远?顺风车填补“出行空白”

  “虽然离海边不远,环境很好,而且校区面积很大,但是我们校区离机场的距离有50多公里,坐公共交通就不太方便。”对于就读于大连交通大学旅顺校区的于天浩来说,如何让出行更便捷是让他头疼的问题。

  随着高校教育不断发展,越来越多高校都在扩建,实行多校区化。由于新校址大多位于离高校本部或市中心较远的地方,甚至部分选择跨省建立校区。

  在这种趋势下,顺风车成为像于天浩这样的师生接驳往返的重要工具。《顺风出行报告》发布的高校市内顺风车往来热度城市榜Top10显示,西安、哈尔滨、东莞、沈阳和济南依次列前五名。

  报告指出,在西安,以始发地为高校市内顺风车目的地Top40中,高校数量多达14个,其中有3所都是“长安校区”: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西北大学(长安校区)、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且均位于西安市的西南三环外,离市中心均有较远距离。

  热门高校间的顺风车热门线路Top20也印证了这一点。排名第一的厦门大学,在厦门市内有思明校区和翔安校区,二者相距约36公里,其中翔安校区位于厦门东北部。此外厦门大学还在福建漳州建有漳州校区,位于思明校区南部,二者驾车距离约为47公里。

  而排名第二的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有徐汇、闵行、长宁等多个校区,闵行校区和徐汇校区相隔20多公里,校区之间的出行同样并不是非常方便。

  “顺风车成为了同一学校的几个校区之间,便捷实惠的接驳选择。”每经智库分析师直言,“顺风车在‘真顺路’‘非商业运营’等方面的独特属性优势进一步显现。”

  “通过《顺丰出行报告》我们可以看出,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促进了大学生消费升级,在追求性价比的同时,愿意为了体验和情怀买单。同时,相比非大学生用户,大学生顺风出行的多人同乘占比更高,且在同一高校的不同校区之间往返是常见场景。”每经智库分析师分析说。

  事实上,随着大学生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跨城出行已经不只是发生在放假开学时的返乡返程,在校期间往往也有着较多跨城出行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顺风车便捷经济,一站直达、一口价的特点,非常契合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出行诉求:计划性强、价格敏感度高、追求更舒适愉悦体验。

  同时,随着顺风车即时性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大学生将其作为赶时间场景下的出行选择,顺风车在大学生日常出行中扮演者日益重要的角色。

  顺风出行或将成为下一个蓝海市场

  “放眼全球市场,在欧美发达国家,‘搭便车’的文化很早之前就存在了。”威尔森分析师徐宏告诉记者,“甚至有一段时间里,有超过一半的美国人都搭过便车。”

  在徐宏看来,相较于传统的出租车网约车,顺风车更具有共享色彩。在车主到达出行目的地的前提条件下,顺风车是把他车上的空座分享给同路乘客。因此顺风车真正的不增加上路车辆次数,去提供额外运力的方式方法,极大地减低碳排放,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交通拥堵的程度。

  嘀嗒出行创始人兼CEO宋中杰持同样的看法:“目前,顺风车行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据统计,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国私家车保有量已突破2.33亿,按照平均每辆车3.5个空座来计算,有超过7亿个空座,如果每天有10%的车在路跑,就意味着每天有7000万个空座可以分享。这意味着顺风车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他表示,作为合规顺风车的开创者和领军者,嘀嗒出行自成立以来,始终严格践行“真顺风”这一基本原则,坚持真顺路和低定价这两个核心,让顺风车按照其原本应有的样子去发展,持续弘扬平等互助诚信友善的顺风车文化,力争为用户创造实惠、便捷、温暖、愉悦的顺风出行体验。

  “通过多年发展,如今顺风车在产品体验、出行效率方面已经有了巨大提升、同时,安全体系、规则体系都已经比较成熟完善。”宋中杰说。

  不过,随着顺风车市场的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将目光放到了这一蓝海之中。参与企业指数级的增加,也让顺风车市场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顺风车出行的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司机使用多个软件拼车的情况。”厦门大学孙雨彤吐槽说,这不仅会耽误时间,还往往会让乘坐的舒适性和体验感都不太好。

  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张慧还遇到过顺风车司机不按照规定路线行驶的问题。“那次让我一度对顺风车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所以晚上我一般都不会使用顺风车出行。”

  对此,宋中杰表示,企业要想吸引更多95后加入顺风出行,正确方法是持续推动大数据,依靠算法和科技创新优化产品、服务,“让大学生真正体验到顺风车带来的便捷、舒适和高性价比”。

  “同时,加强顺风车文化建设和行业标准建设也迫在眉睫,加强绿色低碳的顺风出行文化的普及,让大学生更深刻感受到顺风车的文化魅力和价值百科认同。”宋中杰总结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共享出行成沃土谁能搭上95后的顺风车

热门要闻
原创推荐
阅读排行